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

语言文化学院2025年暑期“盛夏归故里,青春践使命”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九)

发布时间:2025-09-2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语言文化学院团委围绕“盛夏归故里,青春践使命”主题,精心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动员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在政务实习、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等多元化实践平台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建设的实际成果。吉财学子以知行合一的态度投身实践,在服务中锤炼意志,在奉献中提升素养,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现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风貌。


返家乡社会实践感悟

日语2449班甄栖羽

这个夏天,我踏着查干湖的晚风回到了家乡。作为土生土长的松原人,查干湖的水、芦苇荡的风、冬捕时的号子,是刻在记忆里的底色。但这次以“返家乡”实践者的身份走近它,我才真正触摸到了这片湖与这片土地的深层温度——原来故乡的故事,远比我想象的更厚重。

我报名的岗位是前郭县社会工作部,短视频拍摄。我的实践岗位在查干湖旅游区的宣传岗。查干湖景区的景点不算很多,有王府井志愿服务站、花海和成吉思汗召。我们志愿者的任务就是协助景区的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以及拍摄一些查干湖的优美风光并上传到互联网上,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松原查干湖。

当我再次踏进查干湖时,他早已不同于小时候。以前来查干湖,我总盯着湖面上的游船、岸边的荷花,觉得它是“松原的名片”“游玩的好去处”。但这次,我看到了它的另一面:

进入成吉思汗召仿佛打开了历史的大门,场馆内展出的一系列历史性物件每个都让我心动一颤。眼前,融合蒙、藏、汉建筑艺术风格的宏伟建筑拔地而起,它稳稳扎根在查干湖畔这片沃土上,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花,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散发着神秘又庄严的气息。步入大殿,殿内墙壁上精美的彩绘画卷徐徐展开,宛如一部生动的史书,细致描绘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征战欧亚大陆的辉煌历程。作为志愿者的我们,仔仔细细地擦拭着历史,只为让它重新焕发出历史的光辉。

王府井志愿服务站那天的志愿活动令我终生难忘。那天的天气状况十分恶劣,松原下着瓢泼大雨。我们到达活动地点后发现小小的志愿服务站被雨水浸入。可怕的是站内唯一一个插排被水淹了。大家进入站内后知后觉地害怕,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将站内的水清除后转战王府。在王府的工作就是帮助工作人员检票。来观看王府景象的人特别多。可能他们也沉醉于这古朴沧桑之中吧。王府历史展厅,像是翻开了一部厚重的史书。末代旗王齐默特色木丕勒的生平事迹、王公世家的兴衰沉浮、王府统治的风云变幻,都在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中缓缓铺陈开来。从兴办学堂时的远见卓识,到抗垦斗争中的顽强不屈,每一段历史都让人感慨万千。

实践中并非全是诗意。记得第一次尝试写宣传文案,我洋洋洒洒写了一堆“湖光山色”,却被前辈指出:“来查干湖的游客,想知道的不只是风景,是‘怎么玩得地道’——哪里能吃到最新鲜的胖头鱼,哪个角落拍日落最好看,蒙古族的那达慕什么时候办。”

后来,我跟着团队跑遍了湖区的角角落落,在渔家乐学习“全鱼宴”的做法,记下乡亲们总结的“看鸟最佳时间”,甚至跟着老导游学了几句接待游客的蒙古语。当我在互联网上发布的视频和文章有了浏览量后,我非常有成就感。还有一次,协助处理游客投诉,一位阿姨觉得买的鱼干价格不合适。我跟着负责人去协调,听渔民大哥解释“鱼干要晒足七天,少一天都不香”,也听阿姨说“就想带点正宗的家乡味给孙子”。最后双方笑着和解,我站在湖边看着夕阳,突然懂了:所谓“服务家乡”,不过是把游客当亲人,把渔民当家人,在每一个细微处都搭起理解的桥。

每次志愿结束景区的工作人员都会将我们送上大巴,并笑呵呵的说“下次还来奥!”。我们趴在大巴的窗户上挥动着双手,内心也是期待着下一次值班的来临。

以前总说“家乡是用来怀念的”,现在才懂,家乡更是用来“联结”的——它的水滋养过我的童年,它的故事现在由我来讲述,未来,或许我还能为它的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做些更实在的事。查干湖的波光里,藏着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一代代松原人“守湖爱湖”的执着,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案。

这个夏天,查干湖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写好一篇文案、如何接待一位游客,更是如何做一个“有根”的人。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这片湖的嘱托:带着它的清澈与坚韧,去生长,去回馈,让更多人知道,在吉林松原,有这样一汪湖,有这样一方人,值得被深爱,值得被看见。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青年触摸时代脉搏的探索之旅,更是国家寄予青年的殷切嘱托。语言文化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投身其中,在鲜活的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添墨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