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团中央“青年大学习”行动号召,语言文化学院组建“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于2025年8月5日至7日以“传承家国记忆,厚植爱国情怀”为主题,依托长春市五大红色教育基地,沿着伪满皇宫、东北沦陷史馆、南大营旧址陈列馆、长春城市规划展览馆、长春博物馆的路线,深入探寻历史与现实交织的脉络,汲取奋进力量,厚植爱国情怀。
第二站——东北沦陷史馆

十四年苦难沉沦,十四年浴血抗争,历史的沉重烙印刻骨铭心。理论宣讲团第二站驻足东北沦陷史陈列馆——这座坐落于吉林长春的历史见证之地,以铁证如山的文物、文献与影像,全景展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光复期间,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的暴行,以及东北民众不屈不挠的抗争历程。
在此梳理日军侵华史实,结合当代中国发展成就,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引导群众深刻认识:唯有紧跟党的领导,方能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方能在历史昭示下迈向民族复兴。
回望这段血泪史,是为铭记国难、缅怀先烈,更是为筑牢和平根基——任何时候,捍卫国家尊严、维护世界安宁,都是每个中国人不容推卸的责任。



实践感悟
英语2344班都玺毓
观历史展馆,悟长春精神
这个假期,我踏上了一场特别的旅程,参观了伪满皇宫、东北沦陷史纪念馆、南大营旧址陈列馆、长春城市规划展览馆和长春博物馆,这些地方承载着长春的历史记忆,让我深受触动。
走进伪满皇宫,往昔的奢华与屈辱扑面而来。末代皇帝溥仪曾在这里度过被日本侵略者操控的傀儡岁月,皇宫内的每一处角落都在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主权的重要性。
东北沦陷史纪念馆里,陈列的历史资料和文物让我目睹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十四年里,东北人民遭受的苦难与不屈的抗争。杨靖宇、赵尚志等英雄的事迹让我肃然起敬,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仍坚持战斗,为了民族的尊严和自由,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深深激励着我。
在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我了解到了“九一九”抗战的悲壮故事。这里曾是长春保卫战的主战场,爱国官兵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他们的抗争揭开了吉林军民抗日的序幕,让我看到了中国人民在屈辱中奋起的血性。
长春城市规划展览馆则展现了长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百年老长春街景的复原,到对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展示,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巨大变迁和无限潜力。
长春博物馆里丰富的展品,让我对长春的历史文化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它就像一部生动的史书,讲述着长春的发展历程。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对长春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铭记历史、珍惜和平的重要性。先辈们的抗争精神激励着我,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英语2345班李畅
本次暑期“三下乡”之旅,学院团队以“守护家国记忆,赓续戍边情怀”为主题,我们沿着历史与现实的轨迹,依托长春市五大红色教育基地,在不同场馆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分。
走进伪满皇宫博物院,这些肃穆的建筑见证了中国在近代时期被侵略、被奴役的一段历史,独特的建筑与殖民色彩令我体会到国家没有话语权的苦涩与无奈,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更不敢忘记。东北沦陷史馆中,无论是残酷的战争还是恶毒的细菌实验,一件件展品、一段段真实故事都在诉说“白山黑水多壮志,艰苦卓绝十四年”的抗战历程,都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那段屈辱的历史。多媒体展示与场景还原使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东北人民从未放弃抵抗,我们的光明前途都是在英雄们的荆棘与困难中换取的,勿忘国耻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来到南岭兵营的复原区——长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想象到当时战士们在训练与备战中的英勇,我更加体会到这片土地上沉淀的坚持与勇气,更让我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也愈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实践的最后阶段,我们参观了长春城市规划展览馆和长春博物馆,在这两站我感受到长春从过去到现在的辉煌变迁。从长春史前文明的起源过程到汽车、电影、轨道交通等各个方面在“城市之花”的映衬之下百花齐放,这座城市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进步、蓬勃生长的模样,让我深切感悟到:将小我融入大我,把个人理想嵌入国家发展的脉络,才能在时代洪流中真正实现人生价值。若每个人都奉献一份力量,定能创造无限可能与进步!
通过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历史的回望中深刻反思,从先辈们的爱国抗争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中坚定理想信念。团队成员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自觉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学习与生活,让青春理想与时代使命同频共振。我们必将以奋斗之我、青春之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