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语言文化学院团委围绕“盛夏归故里,青春践使命”主题,精心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动员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在政务实习、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等多元化实践平台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建设的实际成果。吉财学子以知行合一的态度投身实践,在服务中锤炼意志,在奉献中提升素养,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现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风貌。
返家乡社会实践感悟
韩语2236班李可心

作为返家乡实践活动的参与者,我于2024年7月至8月期间,在吉林市土城子朝鲜族满族乡乜司马村村民委员会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锻炼。此次实践以参与村委日常工作为核心,通过具体事务的参与,直观感受基层治理的模式,现将实践内容与思考总结如下。
乜司马村作为土城子朝鲜族和满族乡下聚居的村落,拥有部分朝鲜族满族村民,村委日常工作兼具行政事务性和民族工作特殊性。我的实践内容主要围绕三大板块展开:
档案规范化整理是首要进行的任务。村委档案室保存着几十年来的村民基础信息、土地流转合同、低保救助记录等原始材料,因历年经手人员不同,档案存放得十分零散。在村文书指导下,我按照《村级档案管理办法》对材料进行分类:将朝鲜族村民的双语(朝汉)登记卡单独建档,将满族传统习俗保护相关材料归入文化类,将扶贫项目资料按年度编号。过程中还发现几份无法寻得具体日期的土地流转合同存在签约日期涂改问题,经与村会计多次核实,确认为当时笔误,遂协助补填说明,确保档案的严肃性。
数据统计与表格输出工作直接服务于政策落地。实践期间我参与了两项重点统计:一是全村60岁以上老人养老认证信息核对,需将纸质登记表录入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其中满族朝鲜族老人占比8%左右,部分姓名存在音译差异,需反复与户籍底册比对;二是秋收前的农机需求调查,通过Excel数据透视等功能,汇总出全村收割机、拖拉机的分布情况,为收割作业资源提供依据。某次统计残疾人补贴发放名单时,因疏忽误将一位村民的银行卡号多输一位,经村主任复核发现后及时更正,此事让我深刻认识到基层数据工作“零误差”的重要性。

会议记录与决议跟踪让我直观了解基层决策过程。实践期间参与多次会议,包括两委班子会、村民代表座谈会等。记录需准确反映讨论过程:在讨论民居修缮补贴政策时,村委委员提出“按屋顶修缮面积核算而非户均补助”的建议,最终形成更合理有效的决议;在秋收防火动员会上,党员大爷提出的“划分稻田与玉米地防火责任区”的意见被纳入实施方案。会后因需跟踪决议落实,我多次跟进进度,认真完成。

一个月的实践打破了我对基层工作“简单粗放”的刻板印象。基层工作的专业性体现在细节把控上。村级行政虽层级不高,但每项工作都连着政策红线。整理低保档案时发现,某户家庭因子女在外务工收入达标,需按程序退出低保,村委并未因“人情”简化流程,而是严格履行入户核查、公示、审批等6个环节。这种“于细微处守规矩”的严谨,正是政策落地不走样的保障。
民族工作的智慧在于精准施策。乜司马村的治理实践提供了鲜活样本:在土地确权时,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又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在纠纷调解时,邀请族老参与,用双语解读法律条文。这种“刚性政策+柔性执行”的模式,让我理解了“民族工作无小事”的深层含义——不是机械地执行条文,而是找到政策与民族习俗的契合点。
青年参与基层的价值在于“双向赋能”。我的大学必修课计算机相关知识在数据统计中派上用场,而基层实践也重塑了我的认知:曾以为“乡村振兴”是宏大叙事,实则是村委班子为争取灌溉渠修缮资金跑了多次乡水利站;曾觉得“治理现代化”遥不可及,却看到乜司马村用微信群发布通知、多次请教年轻人学习用电子表格管理村务。这种“落地性”让我意识到,青年参与基层治理不应是“镀金”,而应成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此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村级组织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群众获得感。那些被我整理过的档案、核对过的数据、记录过的会议,实则是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维系着乡村的正常运转。
作为返家乡的青年,我既看到了乜司马村在民族融合、产业发展上的进步,也注意到村委人手不足、数字化水平待提升等问题。这让我更加明确:青年服务基层,既要带着知识下沉,更要带着问题思考,在理解乡土中国的真实肌理中,找到自身成长与乡村发展的结合点。实践结束时,我将各种电脑操作方法教给村委工作人员,希望能为后续工作提供些许便利,这亦是基层实践赋予我的务实态度——不必追求惊天动地,而要在具体事务中践行责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语言文化学院团委围绕“盛夏归故里,青春践使命”主题,精心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动员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在政务实习、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等多元化实践平台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建设的实际成果。吉财学子以知行合一的态度投身实践,在服务中锤炼意志,在奉献中提升素养,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现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