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

语言文化学院2025年暑期“盛夏归故里,青春践使命”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纪实(五)

发布时间:2025-09-0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语言文化学院团委围绕盛夏归故里,青春践使命主题,精心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动员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在政务实习、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等多元化实践平台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建设的实际成果。吉财学子以知行合一的态度投身实践,在服务中锤炼意志,在奉献中提升素养,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现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风貌。

返家乡社会实践感悟

日语2449班甘盈利

2025年的暑假期间,我很荣幸参与了绿园区文旅局的社会实践。在文旅局工作,如同在时光的土壤里耕耘。既有触摸文化脉搏的感动,也有在传统与现代、守护与创新间跋涉的沉重。我常思忖:文旅工作并非只关乎诗与远方,它更在于为寻常日子注入灵魂的泉水,为城市留下可被触摸的集体记忆。文化之树生长于点滴实践之中——它不在宏大喧嚣的口号里,而在社区书画展上老人递来的那份信任里,在古碑拓片上我们指尖拂过的微凉印记里,甚至在那些创新路上暂时跌倒却积累的教训里。若问绿园文旅的使命何在?那便是让文化如苔花,虽处微处,亦要执着绽放,为城市点染上不可替代的独特光华。

整理文件的过程,就像给杂乱的信息梳辫子。从堆叠的通知、报表中理出条理,标注优先级、归类存档,原本繁杂的桌面渐渐清爽。这让我体会到,文件虽小,却是部门高效运转的齿轮。耐心分拣的不仅是纸张,更是对工作细节的敬畏。整理文旅局日常文件的实践,让我读懂了细节对工作运转的分量。堆积的文件里,有刚下发的政策通知、待协调的景区安全检查记录、需要归档的活动总结,甚至还有几页随手写的会议纪要草稿。最初面对这堆乱麻时总手忙脚乱,直到跟着前辈学会按紧急程度”“业务类型”“涉及部门分类,才慢慢摸到门道。在这期间,我明白了文件整理从来不是简单的收纳,而是为高效工作铺路的基础。分拣纸张时,能从一份份文件里看到文旅工作的全貌:有的是协调景区与社区的沟通函,有的是为游客维权的处理记录,字里行间都是让文化可感、让旅游暖心的努力。这份实践教会我,对工作的负责,就藏在对待每一份文件的严谨与条理里。

在整理档案时,指尖拂过纸张,仿佛触碰到了城市文旅发展的脉络。每一份档案都藏着故事,看似琐碎的分类、编号,实则是为历史留存脉络。这让我明白,档案不仅是过往的凭证,更是未来规划的根基,严谨对待每一页,便是对文化传承的负责。在文旅局档案室整理档案的日子,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厚重的理解。分类、编号、录入信息的过程看似机械,实则是在为城市的文旅记忆建档。在这期间,我明白了这些档案不是沉睡的旧纸,而是串联起过去与现在的线索。每一次仔细核对档案内容,都是在守护一份不可复制的文化记忆。这份工作教会我,对历史的敬畏,就藏在对待每一份档案的耐心与细致里。

撰写文件草稿的过程,是把零散思路打磨成规范文字的过程。多媒体设备成了得力助手,查资料、调格式、和同事在线讨论,让文字在碰撞中逐渐成形。这让我体会到,一份合格的文件草稿,不仅藏着对工作逻辑的梳理,更藏着让政策落地、让文化传承的用心。在文旅局撰写文件报告的过程,更像一场在规范中寻找温度的修行。坐在电脑前敲下第一行字时,总被政策表述要精准”“逻辑框架要清晰”“内容要落地可行这几个要求困住。这份实践让我明白:一份合格的文件报告,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它既要守得住政策的规矩,又要接得住基层的地气,字里行间藏着的,是让文旅政策真正走进生活的用心。

在文旅局的实践,让我对文化旅游的融合有了更鲜活的认知。一些琐碎又具体的工作,让我明白文旅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让文化在山水间、让旅途有了故事感的点滴努力。文化血脉需要年轻的心脏,一个月的实践让我触摸到文化工作的肌理——它需要俯身大地的谦卑,更需要破界创新的勇气。文旅振兴从来不是建更多仿古建筑,而是让文化重新流淌在生活脉络里。我们这代人要做的,是成为传统的转译者,用科技赋能手艺,用青春视角讲好故事,文化传承永远需要年轻的身影,在旧土壤里种出新春天。这份实践教会我:文旅人的初心,或许就是让更多人在行走中读懂一方水土的底蕴。

青年者,国之魂也。作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当代中国青年要扎根当下,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壮阔实践。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青年触摸时代脉搏的探索之旅,更是国家寄予青年的殷切嘱托。语言文化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投身其中,在鲜活的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添墨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