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语言文化学院团委围绕“盛夏归故里,青春践使命”主题,精心组织开展2025年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动员青年学子深入基层一线,在政务实习、乡村振兴、文化传播等多元化实践平台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家乡建设的实际成果。吉财学子以知行合一的态度投身实践,在服务中锤炼意志,在奉献中提升素养,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充分展现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风貌。
返家乡社会实践感悟
日语2449班夏婧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巴州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服务中心进行了为期十五天的实践。作为一名长期参与志愿活动的大学生,这次深入政府基层单位的经历让我感触尤深,收获颇丰。
社会实践深化了我对责任意识的理解。踏入陌生的工作环境,我曾担心自己会添麻烦。但实践很快让我认识到基层工作的分量。它绝非我原先想象的“打打字开开会”那么简单。一次,我发现同事们凌晨两点被紧急会议叫醒,一直忙碌到早上,只为解决一项工程问题。面对前来反映问题的群众,尤其是因方言沟通不畅而焦急的老人时,工作人员耐心倾听、积极协调。我尽力帮忙翻译,那一刻真切感受到参与的价值。我看到大家如何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如何严谨细致地处理涉及拆迁款、建设面积等敏感数据和复杂纠纷。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绝非口号,它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担当。

社会实践也促使我认识并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初来乍到,我对征收业务一窍不通,甚至对一些办公软件操作也不够熟练。面对陌生的专业词汇和精细的文档整理、信息核对等工作,我感到力不从心。但幸运的是,单位的同事们非常热情,给予我耐心的指导和鼓励,分配给我力所能及的任务。我努力克服不足,认真学习,专注于做好每一项简单的誊写、整理工作,抓住旁听会议的机会了解基层运作。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熟练运用办公工具、提升信息处理效率的重要性,也更坚定了我提升专业技能的决心。
最重要的是,这次实践让我真切领悟了志愿服务的意义。 过去,我对政府部门的服务更多是“观看者”。而这次,我成为了“参与者”。我目睹并参与他们如何化解政府、企业与群众间的矛盾,如何践行“依法征收、阳光征收、和谐征收”。我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公共服务的精神内核,不在于付出多少就期待得到多少回报,而在于真正方便了人民、服务了人民,在于让群众感受到被尊重和关怀。这种“付出即收获”的满足感,让我更加热爱服务人民的事业。

社会实践让我进一步了解政府的工作章程。征收中心会议召开频繁,我有时能得到旁听的机会。在其中我先用笔记本写下来会议大概内容,再运用大学所学的WPS等办公类软件整理成电子档。这些事情让我明白,有些事情虽然看起来微小,但做起来却不简单,我们应当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去做好每一件分内该做的事。此次社会实践让我能够进一步熟练运用办公类软件,提前了解工作后的生活。以及去明白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主动去做什么。这些都是社会实践中给我带来的宝贵经验。

十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短暂却无比充实。它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真实社会的大门,让我走出了校园的“象牙塔”,双脚真正踏在了基层治理的坚实土地上。在巴州区征收服务中心的每一天,我都在观察、在学习、在思考、在成长。我触摸到了基层工作的脉搏,感受到了“责任”二字沉甸甸的分量;我清晰看到了自身的短板,也激发了提升能力、锤炼本领的强烈渴望;我更在亲身参与中,深刻领悟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志愿精神的崇高与伟大。
这段经历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它让我明白,青年学子唯有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发展的洪流,将理论知识付诸社会实践的熔炉,才能真正读懂中国、读懂人民。未来,我将铭记这份在基层沃土中汲取的力量与感悟,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综合能力,怀抱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赤诚之心,以更扎实的学识、更过硬的本领、更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努力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答卷,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青年者,国之魂也。作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当代中国青年要扎根当下,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壮阔实践。“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青年触摸时代脉搏的探索之旅,更是国家寄予青年的殷切嘱托。语言文化学院的青年学子们,必将以更昂扬的姿态投身其中,在鲜活的实践中绽放青春光彩,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添墨加彩。